金融聚焦

“阿里系”网商银行开始“缩表”?


  • 时间:2024-05-08 22:56:05
  • 浏览:77

在“阿里系”的光环下,网商银行的每次财报披露都会引来市场广泛关注。财报显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网商银行开启了“缩表”,半年内缩水约524亿元。不过,依托于“阿里系”平台的生态流量,网商银行开始重点培育交易银行,以摆脱过于依赖小微业务的处境。

4月30日,自诞生之初就印有浓厚“阿里系”色彩的网商银行公布了2024年报以及2024一季报。

报告显示,该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7.43亿元,同比增长19.49%;实现净利润42.03亿元,同比增长18.8%。

2024年一季报显示,网商银行实现营收51.89亿元,同比增长23.37%;实现净利润10.84亿元,同比增长36.18%。

不过,与业绩增长相对的是,网商银行在最近两个季度内出现了“缩表”。据统计,半年时间内,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缩水近524亿元,与2024年三季末的高点相比,降幅超过10%。

网商银行“缩表”

马云曾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而依托于“阿里系”的网商银行成立9年成绩如何呢?

该行公布了2024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成立9年后,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在今年一季度末已经来到了4322亿元,相比于2024年第一季度微增110亿元。

不过,从该行公布的季度数据来看,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已连续两个季度缩水。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末是网商银行资产规模的拐点。2024年三季末资产规模为4847亿元,到2024年一季末,已下降到4322亿元。

也就是说,短短半年时间,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缩水了524亿元,降幅超过10%。

事实上,这不是网商银行第一次“缩表”。2022年该行的资产规模也在第一季度减少了525亿元,降幅达到了12%。

对比前后两次缩表可以发现,该行资产规模的减少主要与“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规模下降有关。

彼时,随着高息揽储、互联网存款被叫停,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民营银行正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缓解负债端压力。其中,网商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规模位于行业前列,直接导致了该行的“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规模的显著提高。

从资产负债表看,网商银2024年三季度末,网商银行该项规模已达到了1376亿元,约占总负债三成,而年末微众银行的该项规模仅占总负债的9.40%。

不过,随着利率的走低,网商银行也开始“主动”缩减同业负债。2024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该行的“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项目共下降了约710亿元。

与此网商银行在资产端也减少了存放央行等低息现金资产。2024年9月末,网商银行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为1343亿元,而到2024年一季度末则下降到了517亿元。

在“主动”缩减资产规模的背后,网商银行的增速也逐渐下滑。

如果单看净利润,相较于前两年,其增速也有所放缓。2021、2022年,该行的净利润增速均超过了60%。

与微众银行相比,网商银行的利润体量也逐渐被甩开,并且差距越来越大。2021年到2024年,净利润差额分别为48亿、54亿、66亿。

浓厚的“阿里系”色彩

网商银行脱胎于阿里小贷。

自2015年网商银行获批成立后,阿里小贷全部经营性贷款业务逐步由网商银行承接,虽然彼时网商银行是首批民营企业中开业最晚的一家,但依托阿里,其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迅速增长,目前在民营银行中,规模仅次于微众银行。

从股权结构来看,网商银行有6大股东。其中,蚂蚁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30%;万向三农集团、上海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杭州禾博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金字食品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持股比例26.78%、19.48%、15.22%、4.87%、3.65%。

而在大股东的背后,其实是一众与马云在商业版图上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资本大佬,复星的郭广昌,银泰的沈国军,巨人的史玉柱,再加上万向系的鲁伟鼎。

具体来看,网商银行与阿里系“深度绑定”。比如,2017年网商银行基于蚂蚁金服生态推出“多收多贷”产品。

该产品依托支付宝收款码的流水数据基础上为线下小微商户提供小额金融贷款,也就是说,商户贷款额度与支付宝收款码流水成正比,支付宝线下收款码收款越多贷款额度越大。

在如今的支付宝平台上,网商银行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其网商贷、余利宝等金融产品均可从支付宝上直接获客。

不过,网商银行的业务发展也受困于阿里。在“阿里系”的金融布局中,网商银行业务主要落点于小微金融,而落点消费贷的主体是其他“兄弟”公司。

所以早在2022年,网商银行消费贷余额就已不再披露,到了2024年,网商银行贷款余额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932亿元,占总贷款余额比重为71%,与其他几家头部民营银行的业务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在2024年新增贷款客户中,首贷户占比达到74.54%,年报指出“大量小微经营者首次在央行征信系统留下经营性贷款记录”。

小微贷款的高度集中也给网商银行带来了资产质量问题。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连续多年上升,2021至2024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3%、1.94%、2.28%,远高于微众银行。

与此网商银行也开始处置不良资产,2024年,该行在银登中心以5.89亿元的价格转让了61.4亿元不良资产。

今年4月,该行再次以28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3.59亿元不良资产的收益权。据了解,这批不良资产涉及5983户分布在河南、广东等地的批发和零售业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阿里系”的战略调整,网商银行与蚂蚁集团的金融生态也出现了较大变化。

2022年4月,网商银行就曾发布公告称,将逐步暂停支付宝提现或转入网商银行Ⅱ类账户相关业务。这意味着,原先“借道”网商银行银行卡实现免费提现的方式已不复存在。

网商银行也在主动“摆脱”阿里系的依赖。2024年报中,该行多次提及“布局全渠道”,并且在抖音、拼多多等非阿里系电商平台经营的电商客户,向网商银行汇入的资金突破了千亿。

携支付宝流量代销银行理财

虽然业绩指标表现并不喜人,但依托于阿里系带来的“流量”,网商银行还是找到了新着力点。也即,代销银行理财产品。

当前,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正在摆脱主要由母行代销的格局,越来越多的理财子公司,选择开拓他行销售渠道,他行代销规模占比正在迅速提升。

据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显示,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以通过持牌金融机构进行代销,但禁止了互联网平台的代销路径。

相应的,在互联网销售金融产品行为的定义和边界更趋严格的情况下,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借助自身的流量以及数字化运营优势,一日随风起。

从财报数据来看,网商银行“卖理财”之路可谓一帆风顺。

2024年,网商银行通过与23家理财子合作,为小微商家提供专属理财产品。截至年末,网商银行理财代销余额超过5000亿元,已进入行业第一梯队。网商银行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突破8000亿元。

这意味着,无论是代销理财规模,还是其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均已超过其表内总资产。可以说,以代销理财为代表的交易银行业务,已成长为网商银行的第二增长曲线。

除了网商银行外,微众银行的代销业务也在2024年实现了快速增长。微众银行还特别表示,2024年末管理资产余额之所以增长37%,主要是代销业务的带动。

自2015年第一批民营银行获批开业以来,在19家民营银行中,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盈利情况,只有寥寥几家银行依托股东优势建立了一定“护城河”。其中,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当之无愧属于第一梯队,但由于客群结构的差异化等原因,两家银行的业绩差距越来也大。

对于市场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今,随着交易银行业务的开拓,倚于“阿里系”参天大树之下的网商银行会迎来“第二春”吗?